潮新闻客户端记者张云山许伊雯米配资
近年来,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街道总工会以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为指引,聚焦劳动争议调解、劳动法律监督、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三大核心领域,创新打造“青和协”劳动关系服务站,构建起“预防-调解-监督-服务”四位一体的治理体系,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基层治理样本。截至2024年,该站点累计调解劳资纠纷750余起,挽回经济损失750余万元,服务职工900余人次,成功入选“省级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”。
深夜11点的代码战争,“青和协”的秘密武器
程序员陈阳盯着银行卡余额焦虑敲桌——公司拖欠三个月工资,房东催租电话响个不停。
他随手点开“青山云卫士”小程序,上传劳动合同和加班记录。
1分钟后米配资,手机炸出提示:“证据已固化!专职调解员李姐已接单”;“明日10点‘共享法庭’见,工会律师团护航”;10天后,陈阳账户叮咚入账8万元。他盯着到账短信喃喃:“这效率比我写的代码还快……”
青山湖自主研发“青山云卫士”小程序,集成法律咨询、在线调解、证据上传、政策查询等10项功能,建立“1分钟响应-2小时对接-24小时跟进”的快速反应机制。该平台注册用户达3.2万人,日均访问量超300次,通过“民呼我为”模块处理维权诉求2.1万件,调处成功率98%。典型案例中,某家政公司拖欠32名家政服务员工资案件,通过线上证据固化、线下联动调解,10个工作日内完成全额支付。
在这个服务1.2万人的省级样板站里,藏着让劳资纠纷“秒蒸发”的魔法。
“青山云”数字平台:3.2万职工随身携带的“维权AI管家”,证据上传即生成法律报告。
“青和翼”智治中心:大屏实时跳动纠纷预警,红色警报直通工会主席手机。
24个流动服务站:比奶茶外卖更快覆盖科技园区米配资,程序员笑称“维权比修BUG简单”。
青山湖打造“一站两翼四核多点”的立体化调解架构,以街道社会治理中心为主阵地,通过“青和翼”全域智治中心与“青山云”数字平台实现“云端+地面”双轨并行。建成劳动争议调解室、共享法庭、职工普法站、心理关爱室四大核心功能区,在产业园区、村社党群服务中心设立24个流动服务站,形成“15分钟维权服务圈”。其中共享法庭累计开展远程诉前指导10次,心理疏导服务惠及职工200余人次。
劳动法律监督,织密权益保障防护网
成立街道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,吸纳区人大代表、职工、企业代表等11人担任监督员。建立“季度巡查+专项督查+联合督察”监督机制,近二年开展用工检查87次,发现劳动合同不规范、社保缴纳不及时等问题137个,整改完成率100%。
构建“工会+N”联合监督体系,联合法院、司法、人社等部门建立线索移送、联合约谈等6项机制。在共享法庭设立劳动监察联络站,实现行政监督与司法保障无缝衔接。在辖区企业集体合同协商中,通过“工会集体协商指导员+人社观察员”模式,促成辖区建筑行业最低工资标准上浮5%,意外伤害险覆盖率提升至95%。
实施“法律明白人”培育工程,累计培训企业管理人员320人次、职工代表580人次。打造“流动法治课堂”,开展送法进企业、进工地活动46场。依托“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”活动,通过“以案释法”短视频等形式进行普法宣传,职工法律知晓率得到显著提升。
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: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
构建“青山云”服务端与“青和治”治理端双平台协同机制,依托“青山云卫士”小程序打造职工维权数字化入口,全面升级劳动关系治理效能。深度融合“青和治”治理端,通过“五步法”(案件受理、分流处置、监督评查、办结反馈、案件跟踪)实现职工诉求100%闭环管理。
创新推出“订单式”服务清单,设立劳动权益、法律援助、心理疏导等8大类16项服务项目。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发“暖新套餐”,提供职业伤害保障、技能培训等专项服务。举办“企业负责人、工会主席与职工三方对话日”活动,通过搭建制度化、常态化的平等协商平台,将职工权益维护、企业战略决策与民主管理深度融合。
建立“重点企业服务专员”制度,为规上企业配备“政策、法律、安全”三顾问。创新“劳动关系诊疗室”,提供用工制度设计、薪酬体系优化等定制化服务。针对小微企业推出“法律服务套餐”,包含合同审查、规章修订等8项基础服务,为辖区小微企业节约法务成本。
经过持续创新实践,青山湖街道构建起“数字引擎驱动,多元主体共治”的劳动关系治理新模式。2024年辖区无重大劳动争议发生米配资,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9%以上,职工满意度测评达95.5分。
配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